寵物殯葬給寵物一個體面的道別!
對待死亡的態度
第81屆奧斯卡金像獎典禮上,日本電影《入殮師》獲得了一致好評,被授予“Z 佳外語片”獎項。
影片將日本文化中的“死亡美學”發揮很好,從一位新人入殮師的角度,近距離去觀察死亡,了解不同人與家庭面對死亡的方式,思考生命、死亡與愛的關系,賦予生命的離開深刻的含義,令人動容。
而在中國,關于“生”的討論向來比“死”要多得多。從孔子的“未知生,焉知死”到民間的“好死不如賴活著”,人們往往樂于為活著而忙碌。
▲ 人們都在忙碌地活著
對死亡,更多的是采取回避和恐懼的態度,不愿說,不敢說,忌諱說,或者呈現與之相反的極端,在親人去世以后為了面子或是彌補,熱熱鬧鬧地大操大辦,卻鮮少有機會去正視死亡背后的意義。
對待寵物,國人的普遍態度則更潦草一些,隨手丟棄尸體、隨意掩埋尸體的情況不在少數,給環境造成污染不說,幾年互相陪伴的生命,Z后落得這樣的下場,背后體現的對生命的漠然也讓人有些感傷。
不可否認,對待死亡的態度,有些國家的思考確實走在我們前面。
陪寵物走完Z后一程
那么,讓我們先把目光投放到國外,看看其他國家的人們是如何陪伴寵物Z后一段生命旅程的:
美國:目前寵物業發達的國家
作為目前全球一大寵物經濟大國,美國寵物經濟的發展依靠消費和服務引領,連鎖化、一體化已成為行業趨勢,寵物的身后事處理自然也相當完善。
美國有超過600塊正式的寵物墓地,各類寵物善終機構也層出不窮,可以說是全球寵物殯葬業完善和發達的國家。
值得一提的是,美國寵物殯葬業的完善不僅體現在對寵物身后事的處理上,如今在美國,越來越多的獸醫開始提供寵物臨終關懷服務,給即將走向生命終點的寵物更為舒適的死亡體驗,極大程度地減少寵物的痛苦,同時也在極大程度上緩解寵物主人的焦慮與悲傷,幫助他們在情緒上接受寵物的死亡。
俄羅斯:寵物殯葬立法嚴格
俄羅斯莫斯科市的《動物保護法》規定,寵物死后可以進入面積約2公頃的專門墓地,嚴禁直接埋葬寵物尸體或是將尸體丟棄在垃圾箱中。
因為在尸體開始腐化之后,會產生有毒氣體,如果掩埋深度不夠,不但不利于環境衛生,甚至會污染地下水。
所以,即便是在官方墓地當中,也不允許直接掩埋尸體,必須將遺體火化、將骨灰裝入骨灰盒之后才允許埋葬。
此外,莫斯科還修建了動物骨灰堂、動物商店、動物旅舍、動物滯留處和火葬場,算是為寵物設想得相當周到了。
日本:寵物殯葬服務開發極其細致
細心的日本商家已把寵物的身后事開發到了極其細致的地步,不但有寵物火化、寵物葬禮和寵物墓地,甚至還有專為寵物服務的寺廟為寵物提供誦經超度寵物亡靈等服務。
日本習慣在家中為去世親人設置靈堂,每天懷念,寵物通常也會被視作家庭的一份子,當他們的生命走到盡頭。
有心的主人也會為小家伙們準備專門的棺材、骨灰罐,在家里設立靈堂,放牌位,上香,每年、每月,甚至每天都會紀念自己的寵物。
▲ 寵物靈位前擺滿了生前喜歡的玩具
雖然各國習俗風氣不同,但可以看出,這些國家的寵物殯葬業體系更加完善,服務相對到位,不僅關注到寵物生命Z后時刻的體驗,還關注到對寵主內心的安撫。
這些國家政府也出臺相應的法律對產業予以規范和支持,使得主人與寵物之間的告別儀式在規范化、環?;耐瑫r也不乏人情味,不足可能是每年近千元墓地費用,顯得價格較為昂貴。
我國的寵物殯葬業
近幾年,我國寵物業也在以迅猛的態勢發展著,《2018年中國寵物行業白皮書》報告顯示:2018年中國寵物(犬貓)消費市場規模達到1708億,比2017年(1340億元)增長27%。
同時報告顯示,中國城鎮養寵用戶已經達到7355萬人(含水族),其中城鎮養狗、養貓人數達5648萬人,全國城鎮犬貓數量達到9149萬只。
▲ 狗民網《2018年中國寵物行業白皮書》中的2018年我國貓狗數量
2018年貓狗消費者人均單只年消費金額5016元,相比2017年增長15%。數據表明,寵物行業的消費更加升級,主人們在為寵物消費的過程中更加“不遺余力”。
▲ 狗民網《2018年中國寵物行業白皮書》中的人均單只寵物年消費金額
隨著養寵家庭的增加,寵物行業消費的升級,寵物在養寵家庭的重要性愈加明顯,寵物的殯葬問題也開始逐漸被很多寵物主人重視,數據顯示,有53.9%的人愿意在寵物去世后購買寵物殯葬服務。
畢竟,與寵物建立多年感情的主人,都會希望自己與愛寵之間Z終能有一個溫暖體面的告別,這種需求,在我國當下能否得到滿足呢?